裸体方格星虫

Sipunculus nudus   Linnaeus
   

  295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特征 体长10—200mm。体壁厚或较厚,不透明或半透明(个体小的标本)。体色浅黄或橘黄。吻长15—35mm,覆盖有大形三角形乳突,顶尖向后,呈鳞状排列。纵肌束27—32束,体表面由于纵横肌束的交叉排列,形成了许多整齐的方形小块。收吻肌2对:背对稍低,始自8—14或9—15纵肌束,腹对始自1—6或1—7纵肌束。纺锤肌始自肛门前3或4mm的体壁上,下行进入肠螺旋后则逐步分出许多分支连接肠壁。固肠肌数目甚多,把整个消化道自前至后牢牢固着。翼状肌只连接直肠末端。肠螺旋20—30转。普利氏管在食道的背腹两侧,背支长过腹支。直肠盲囊长管状,可长达60mm,着生点与肛门相距20—25mm。2个肾管,长35—40mm,褐色,前1/4附着,肾孔在肛门前8—10mm处,开口于4一5纵肌束之间。簇器(tufted organ或葡
萄腺 racemose gland)1对,距肛门5—6mm,由系膜连接直肠和背收吻肌的基部。脑神经节前沿有短小的指状突起。

生物学

生境 多栖息于浅海泥砂质或砂质海底,穴深20—40cm。水深2275m处亦有报告。

国外分布

日本,朝鲜半岛,菲律宾,新加坡,印度尼西亚,澳大利亚,新不列颠岛,安达曼群岛,拉克代夫群岛,桑给巴尔,红海,地中海,法国,西班牙,葡萄牙,爱尔兰,北海,佛罗里达,北卡罗来纳,古巴,加勒比海,巴拿马,加利福尼亚。

国内分布
其他分布

本种属世界性暖水种,广泛分布于太平洋、印度洋、大西洋沿岸。除渤海湾外,中国沿海均有分布,台湾亦有报告;日本,朝鲜半岛,菲律宾,新加坡,印度尼西亚,澳大利亚,新不列颠岛,安达曼群岛,拉克代夫群岛,桑给巴尔,红海,地中海,法国,西班牙,葡萄牙,爱尔兰,北海,佛罗里达,北卡罗来纳,古巴,加勒比海,巴拿马,加利福尼亚。

分类讨论

分类讨论 本种分布在山东沿海的个体较大(260—250mm),体壁厚,体色也较深,纵肌束通常是27—28束,吻部的三角形乳突大而钝。南方沿海如湛江(硇洲岛)、深圳(大鹏湾)、海南岛(海口、白马井、三亚)的个体较小(100—150mm),体色浅,体壁薄,半透明或不透明,纵肌束通常是30一32束,三角形乳突小而尖。从海南岛清澜港采获的标本,体长只有50—80mm,体呈浅紫色。广西北海的涠洲岛和福建平潭的体大(150一220mm),并且有壁厚色深的特征,近似山东标本。
据Cutler和Cutler (1985)报道,本种及 S. longipapillosus 和 S. polymyotue 这三个种,体末端龟区(glans region)的纵肌束各分为2条,则该区纵肌束的数目是躯干部的2倍。作者检查了山东(青岛、烟台),广西(北海、涠洲岛)的标本,结果情况一致,该区的纵肌束各分为2。但分布于福建(平潭),厦门(集美、小嶝岛),广东(湛江)和海南岛(海口、白马井、清澜港)的标本,则情况不同,该龟区纵肌束不再2次分离,保持着躯干部纵肌束的数目。
关于本种直肠盲囊的形态记载,至今还未能统一。在Stephen和Edmonds(1972)的专著中提到:据综合历史文献报道,形小的盲囊比长管状盲囊更为普遍。Gibbs(1977)谓盲囊的大小易变,通常为小形。Cutler和Cutler (1985)对该属进行修订时,也没有论证本种直肠盲囊的形态大小。
作者就中国沿海各地的标本比较,发现本种只在个体大小,纵肌束数目,龟区纵肌束是否2次分离等方面有差别,此外,所有标本皆具有长管状直肠盲囊。大的个体,盲囊可长达50—70mm,小个体有20—30mm。这与圆形和椭圆形的小形盲囊相比,差异很大。我们认为 Metalnikoff(1900)和Sato(1930)直肠盲囊呈长管状的图像和描述与中国的标本一致。

其它信息

标本采集记录 海南岛(Chen,1963;Pagola-Carte & Saiz-Salinas,1996,2000)。山东:80-031:6个,1980.Ⅷ.13,青岛汇泉湾;82-041:1个,1982.Ⅱ.28,青岛汇泉湾;82-042:1个,1982.Ⅹ.19,青岛汇泉湾;84-001:3个,1984.Ⅲ.31,烟台崆峒岛;85-002:1个,1985.Ⅻ.13,青岛汇泉湾。福建:82-050-2:5个,1982.Ⅻ,厦门小嶝岛;84-030:100个,1984.Ⅺ.8,平谭敖东;84-032:10个,1984.Ⅺ.10,平谭苏澳;84-034-1:1个,1984.Ⅺ.11,平谭珠玉口;84-042:30个,1984.Ⅺ.24,厦门小嶝岛;84-045:30个,1984.Ⅺ.25,厦门集美;86-019:6个,1986.Ⅺ.14,厦门小嶝岛。广东:81-010:50个,1981.Ⅺ.9,湛江;81-011:2个,1981.Ⅺ.16,硇洲岛;81-003:10个,1981.Ⅹ.25,湛江东山;83-050-1:2个,1983.V.25,大鹏湾。海南岛:80-003:3个,1980.Ⅲ.24,海口新港;80-004:50个,1980.Ⅲ.30,清澜港;81-020:30个,1981.Ⅻ.11,白马井;81-021:20个,1981.Ⅻ.12,白马井;83-002:20个,1983.Ⅲ.24,清澜港东郊;83-006:20个,1983.Ⅲ.24,清澜港东郊。广西:81-010:10个,1981.Ⅹ,涠洲岛;81-005,15个,1981.Ⅹ.29,北海白虎头。以上标本均由李凤鲁采集。